根据燃石医学招股说明书显示,2019年中国各类癌症高风险人群合计共5.22亿人。不同癌种的高危人群有差异,取决于年龄、遗传因素、不同病种自身的特征等因素,其中能明确和遗传因素相关的肿瘤占比就达到5%—10%,包括卵巢癌、乳腺癌、结直肠癌、胰腺癌等明确与遗传密切相关的肿瘤。
━━━━━
中国患癌人数全球第一
筛查率却不高
世卫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人数里,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457万例、300万例,分别占比 23.7%、30%,均位居全球第一。
巨量的数字背后是人口寿命的增加、老龄化加剧,吸烟、不健康饮食、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流行现象,癌症的防治已经成为公共健康的重要议题。
在谈及国家/地区对于癌症的防治时,“五年生存率”是个重要衡量指标,具体指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,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。如果癌症患者经手术治疗能生存5年以上,即可认为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为90% 。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,从2003年到2013年,中国癌症整体五年生存率为40.5%,美国则为67.1%。与国内相比,美国生存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有较为成熟的癌症预防机制、癌症筛查率较高,公众对癌症的防范意识较高。
可以看出,结直肠癌、宫颈癌、胃癌这三大类高发癌症里,我国患者在原位阶段确诊的比例都低于美国。
在我国几类高发癌症里,尤其是早期症状不明显的肺癌、肝癌等癌种,临床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,发生转移并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,一旦发生转移,治疗非常困难且费用昂贵。
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恶性肿瘤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,已经成为家庭和医保基金的重要支出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发布报告数据显示,预计2023年中国治疗癌症的费用会增加到3517亿美元,2030年则会增长至5920亿美元。
癌症早发现和早诊断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,同时也能减少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负担。
以结直肠癌治疗为例,2019年,中国结直肠癌于远端转移阶段的人均治疗成本约为20.38万元,是原位阶段结直肠癌的治疗成本的2.5倍,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的24.6倍。
━━━━━
推动早筛,我国都做了哪些努力?
在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提出,希望能够把低剂量螺旋CT肺癌的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。
“目前肺癌最大的问题是早期诊断的困难,一旦发现了肺癌,往往都是晚期,而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2%,但是如果是晚期肺癌,那么患者的生存率不到5%。”李为民说,提高早期诊断率,是降低肺癌死亡率至关重要的环节。
意识到早筛的重要性,在过去十年里,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癌症早筛发展,推出过许多政策来促进癌症的早筛早诊。
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提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,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,推动癌症、脑卒中、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,并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、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,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 15%。
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“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,推进预防筛查,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,着力解决民生痛点”;2020年8月,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“高发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”发布,旨在从技术层面为早筛提供支持。
━━━━━
早筛出癌前病变,就会得癌症吗?
4月15日,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一条关于“#肿瘤早期五大报警信号#”的话题,随即登上热搜,引起了网友广泛讨论。
通过抓取该微博下面网友评论,从情绪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网友对癌症都保持敏感的态度,并且有不少人都因为身体目前状况是否患癌而产生疑问,甚至焦虑。
从网友讨论的高频词汇里也可以看出,不少网友都处于“谈癌色变”的状态,认为抽烟、不健康饮食等生活方式都会触发自己身体的癌症因子,也有部分网友对自己身边所处环境进行思考,认为周边人不文明的行为(抽烟、吐痰、饮食安全等)同样会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影响。
在点赞量最高的TOP5评论里,只有一条是呼吁鼓励大家积极进行体检,做好早筛的,也有不少网友害怕体检,担心早筛出问题。
据《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》,国内不了解肠癌筛查的人占85%,没做过肠镜的人占95%。
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主任、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委员尚书主任表示,癌症早筛科普的意义不仅在于救命,更在于“治心”。很多人对癌症的恐惧源于“不怕死,怕遭罪”。实际上,癌症从来都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,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一直在恐惧却从来不行动!
大家惧怕癌症的心理是正常的,但也要明辨真相,做好早筛对人生规划而言同样重要,定期体检、积极抵御疾病侵扰,世间无癌才是最终目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