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人为啥用“面孔”来称呼“脸”?

365bet手机客户端 admin 2025-09-02 15:59:51 阅读 3097

有一句经典的上海骂人言话,叫做:“覅侬只面孔!”

覅面孔固然不好,要面孔也要看哪能要法。比如,也是一句骂人言话:“吊煞鬼拍粉——死要面孔”,那还是算了。

一骂骂了上百年,也没有人去忖一忖,为啥全国各地都说“不要脸”,唯独上海要讲“覅面孔”。

记得我读小学时,一下课就在弄堂里狂奔,嘴里唱着各种流行的童谣,其中有一个就是:

红面孔关公,

黑面孔包公。

猢狲面孔孙悟空。

好像还有几句别的,实在记不起来了。

有些“面孔”慢慢地被北语同化,变成了“面子”。

比如,老早上海人托人办事叫做“卖面孔”。办成了事体想谢谢人家,人家就会讲,“谢啥啦,倷娘舅只面孔几何大啦。”

现在听不到了,现在上海人也改讲“卖面子”、“面子大”了。

有些还是改不了。

比如“板面孔”,就是“拉下脸”来的意思,还是叫做“板面孔”。

甚至于从“板面孔”衍生出“一只面孔板板六十四”来。其实“板板六十四”是指一成不变,跟翻脸没关系。

还有做“红面孔”、做“白面孔”。劝人的常用手段。

被劝者一旦识破,也可能“板面孔”:“倷一个红面孔一个白面孔一搭一档唱双簧是否啊?我才不上当呢。”

展开全文

除了上面提及的“猢狲面孔”,上海言话里还有几副不大好看的面孔。

曰“讨债面孔”。另外一句上海言话就叫“欠伊多还伊少”。天天拉长着脸,看谁也不喜。

小孩子缠着大人,要抱要买玩具要坐电马要吃糖炒栗子,也常常会被大人骂:“好好教讲,一天到夜一只讨债面孔啥体啦。”小孩又叫“小讨债”、“讨债鬼”。

曰“撤污面孔”。这只面孔用途很广泛。

一脸紧张,不知所措,是一种“撤污面孔”;一脸死腔,面无表情,也是一种;谁也不睬,唯我独尊,又是一种。反正“撤污面孔”是全世界最难看的面孔。

曰“朝南面孔”。也就是衙门面孔,爱理不理。

80年前,有人列出一张表来,历数各种“朝南面孔”,不妨一看:

典当朝奉对穷人;

巡捕对黄包车夫;

邮政局员对寄信人;

大班对苦力;

火车站卖票人对三四等乘客;

报馆会计员对领稿费人;

老鸨对野鸡;

银行职员对零星储户;

小人得志的一霎那。

八十年过去,有了改变么?

我特别喜欢这一条:“报馆会计员对领稿费人”。爬格子的人心里最明白了。

这面孔那面孔,九九归一,还是绕不开一开始就提出的那个问题,那就是,上海人为啥用“面孔”来称呼“脸”?

有人说,面上侪是孔啊!眼孔鼻孔耳孔,无孔不成脸嘛。

更有人经过仔细考证,说,把从来不通的肚脐眼和时通时不通的乳眼都算上,每个人身上总共只有12个孔眼,其中一半以上,7个孔眼都在脸上,不叫“面孔”叫什么?

还真驳不倒。

(全文完)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