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,这两种蟑螂都是顽强的幸存者,它们的基因是解释原因的关键。在这项新研究中,我国华南师范大学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教授李胜和他的同事发现,在所有昆虫中,美国蟑螂的基因组排在第二位,仅次于蝗虫,尽管蟑螂60%的基因组都是由重复片段组成的。
美国大蠊
它们味觉和嗅觉相关的基因家族比其他昆虫要大得多,研究人员在蟑螂体内发现了522个味觉受体。
沙尔说:“德国蟑螂同样装备精良,有545个味觉感受器。它们需要非常复杂的嗅觉和味觉系统,以避免食用有毒物质。”
美国大蠊
顽强的幸存者
美国蟑螂还拥有一组比平均水平还要多的基因,这些基因致力于代谢有害物质,包括杀虫剂中的一些成分。
沙尔说:“德国蟑螂也有类似的适应能力。这两个物种在人类出现之前很久就已经发生了这些基因变化。由于它们倾向于生活在产生毒素的细菌中,并吃可能含有有毒物质的植物,蟑螂已经预先适应了人类扔向它们的杀虫剂。”
李胜和他的同事表示:美国蟑螂也有一个扩大的免疫基因家族,可能是另一种适应不卫生环境和发酵食物来源的适应。最后,蟑螂有大量用于发育的基因,比如负责合成昆虫幼激素或外骨骼蛋白质的基因。
蟑螂翻身
这是有道理的,因为美国蟑螂可以长到5.3厘米长,而且要蜕皮很多次才能达到这个尺寸。
对蟑螂基因组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找到控制害虫的新方法。其中一个例子是亚洲姬蠊,它是讨厌的德国小蠊的近亲,德国小蠊生活在户外,对人类不太麻烦。
亚洲蟑螂和德国蟑螂的基因组是否有任何差异,这将是有趣的,这可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依赖于人类环境,而另一个不依赖于人类环境。
德国小蠊
目前,已知的蟑螂有5000种,而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完整的基因组,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新发现,来解开蟑螂的神秘的基因密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